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赏非遗|湄潭西河灰豆腐制作技艺

    信息发布者:乡村阿冬
    2020-03-04 10:37:31   转载

    灰豆腐,流传于遵义各地,同时也是湄潭当地一种传统食品,谁家办喜事,都把灰豆腐丸,作为筵席中的菜肴。


    湄潭县西河镇,在湄潭的最北端,一条清澈的河流绕着集镇流,又叫河包场。那些年,附近几个县的山民都来这里赶集。为方便山民,有人在河边用石头垒起简易炉灶,架起大铁锅,炖上牛肉汤锅,放进灰豆腐丸。翻山越岭来赶集的人们,坐着路边石头,吃上一碗汤锅,加上几个浸满牛肉汤的灰豆腐丸,可口、解饥、消乏。


    2014年,湄潭西河灰豆腐入列遵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

    据说灰豆腐果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。关于灰豆腐果的起源,有两种传说。


    一种是有一年的隆冬季节,有一乞丐在一农家讨饭,农家没有剩饭,便给了他一块冷豆腐。乞丐嫌豆腐太冰,见旁边有一堆柴火,便把豆腐放在热灰中。过了一会儿,豆腐烤胀了,乞丐拿起豆腐,在手上转着把灰吹掉,顾不得烫,狠狠咬了一口嚼着,感觉这豆腐又香又好吃,便对这家主人说,你们也像我一样烤来吃,一定好吃。乞丐走后,这家人按乞丐的方法用热灰烤豆腐,觉得味道真的好,便在烤豆腐的方法上下起了功夫,最后终于靠这种豆腐发家致富。在此期间,远亲近邻纷纷学习效仿,这灰豆腐果的名声也就在四乡八邻传播开来。


    另一种是据说在300年前,有一村妇给儿子过生日,用菜油炸油豆腐果。当村妇把豆腐丢入滚烫的油锅时,油星噼里啪啦乱溅,在身边观看的儿子脸上被油星烫伤了,哇哇大叫。村妇见孩子又哭又闹,一生气,随手把边上的豆腐全都倒在旁边的柴火灰上。过了一阵子,村妇觉得豆腐丢掉可惜,又去柴灰中捡豆腐,发现豆腐烤黄烤泡了,便拿出一块把灰吹掉,一试觉得比炸的还好吃,从此便经常做这种豆腐果,自食或招待客人。哪一种传说最可信无法考证,但是以下几点是无可厚非的事实:

    一是灰豆腐果有着悠久的历史;

    二是它起源于民间;

    三是它的特点离不开灰;

    四是现在的工艺流程是经过若干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,它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。


    西河灰豆腐丸颜色灰白,内瓤蓬松,外皮绵薄,造型美观,味道香纯,特殊。制作方法:


    1.以黄豆为原料,先将黄豆浸泡5—6小时,磨制成豆浆,烧热过滤,再放入锅内烧热,用酸汤烧点成团,舀入豆腐箱中压成型。


    2.把豆腐切成小块,用草木灰沤制3—4小时,再放入桐壳灰(草木灰加适量白碱亦可)于锅中炒制,炒好后,筛去灰,即为豆腐果。由于草木灰、桐壳灰均含有碱性物质,经过沤、炒,兼之碱的化学作用,使豆腐外形凸胀,内心松泡,状若海绵。


    炒制好的灰豆腐外表韧劲十足,里面鲜嫩无比。此时的豆腐果叫鲜灰豆腐果。保质期为3-4天。然后需要将鲜灰豆腐果进行晒干,晒干后的灰豆腐果能保存1年左右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